【强县域 看发展】镇原:老手艺变新产业 非遗创新助发展
近年来,镇原县依托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,以“产业化发展、活态化传承”为目标,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,推动非遗从传统技艺向特色产业转型,实现了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提升。
近年来,镇原县依托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,以“产业化发展、活态化传承”为目标,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,推动非遗从传统技艺向特色产业转型,实现了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提升。
2025年,镇原县依托国家级非遗庆阳剪纸、省级非遗香包刺绣等核心资源,以“产业化发展、活态化传承”为靶心,通过创新破圈、文旅融合、品牌富民、传承固本四大举措,推动非遗从“传统技艺”向“特色产业”转型,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双提升,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
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镇原县新集镇围绕“产业强镇”目标定位,以“三元双向”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为引领,聚焦全县“七大产业集群”,通过内培、外引途径,构建起“设施蔬菜引领、传统养殖升级、特色种植提质”多元产业发展体系,全镇产业振兴迈出坚实步
一颗苹果的甜蜜,如何蔓延成全民的喜悦?一场“村BA”的激情,怎样转化为发展的动能?一方水土的文脉,又如何滋养出崭新的气象?
今年以来,镇原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抢抓打赢“三北”工程攻坚战和打好黄河“几字弯”攻坚战机遇,以林长制为总抓手,坚持项目建设与义务植树并重,全域推进国土绿化,筑牢林草资源保护防线,全县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持续跃升。
一条条无形的“网线”,如何牵起发展的“金线”?一个个活跃的“账号”,怎样汇聚成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?近年来,镇原县积极破题,以创新思路和务实举措在网络空间开辟统战工作新路径,通过“思想引领、深化联谊、共谋发展、服务大局”四项措施,推动网络统战工作从“有形覆盖”向
为加快劳务输转,镇原县通过劳务输转“三化”模式,精准对接京津冀、长三角等地,签订劳务协议,有组织输转8.4262万人;发放脱贫劳动力交通补助41643人786.73万元,有效降低务工成本,提升了群众外出务工的积极性;通过数字化管理,建立“精细台账”,动态更新务
秋色如许,月华如水。2025年中秋佳节期间,镇原县以“我们的节日·中秋”为主题,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。从书香氤氲的书画交流到欢声笑语的“新风大集”,从温情洋溢的养老中心到童心盎然的社教课堂,一场场活动如一幅温馨画卷,在秋风中徐徐展开,将传统文化与现代
9月15日至16日,在兰州镇原商会的积极协调组织下,兰大校友书画协会部分成员来我县,开展为期两天的文化交流活动。交流团一行先后深入基层一线的单位、村组、书法馆等,围绕乡村建设、文化振兴等多个议题与当地开展座谈,举行校地合作授牌仪式,为镇原县文化事业发展注入新活
中国甘肃在线讯金秋送爽,翰墨飘香。在这硕果盈枝、诗意盎然的时节,9月16日上午,镇原首届书画艺术交流大会于古城之上隆重开幕。来自省内外的书画名家、艺术爱好者齐聚一堂,以笔为媒、以墨会友,为这座承载着千年文脉的古城,奏响了一曲传统艺术与时代精神交融的交响。
金秋送爽,翰墨飘香。在这硕果盈枝、诗意盎然的时节,9月16日上午,镇原首届书画艺术交流大会于古城之上隆重开幕。来自省内外的书画名家、艺术爱好者齐聚一堂,以笔为媒、以墨会友,为这座承载着千年文脉的古城,奏响了一曲传统艺术与时代精神交融的交响。
镇原县是王符故里、书画之乡,红军长征路过这里播撒了革命的火种。在这片承载着红色基因的黄土地上,一代代镇原“法院人”躬身践行“马锡五审判方式”,在跋山涉水的奔波中,精准破解群众急难愁盼,在家长里短的烟火气里,倾心守护和美乡村好“枫”景。
人生的许多“第一次”,总是闪烁着独特而珍贵的光芒。金秋九月,伴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,北京化工大学第11届支教团第一次从校园走向西部,站上三尺讲台,面对几十双清澈而充满渴望的眼睛。完成了从“北化学子”到“人民教师”的身份转变,开启了这场奔赴山海、播种希望的青春征程